聽覺系統弱聽弱聽對成人及長者的影響助聽器保健方法

聽覺系統的結構

人類的聽覺系統涵蓋耳朵及連接大腦的聽覺神經。耳朵由外耳、中耳及內耳三個部份組成。
外耳:就是我們平常見到的耳朵,包括耳廓及耳道,由耳膜區隔中耳。
中耳:一個充滿空氣的空腔,內有三個聽小骨,即槌骨(malleus),砧骨(incus)以及鐙骨(stapes),作為耳膜與內耳之間的聲音傳導橋樑。
內耳:即耳蝸,外觀與蝸殼相似,內部充滿液體。

聲音傳送原理
  1. 耳廓負責收集聲波,聲波經耳道傳送至耳膜。
  2. 聲波令具彈性的耳膜及其相連的三塊聽小骨隨之產生震動。
  3. 聲波震動讓耳蝸內的液體波動,刺激聽覺毛細胞並誘發神經脈衝。
  4. 神經訊號沿聽覺神經傳送到大腦,以作聲音傳釋。

弱聽

聽覺系統中任何一部分出現異常或受損,都有可能導致弱聽。

弱聽程度

音量的單位是分貝。健全的聽覺系統能接收低於或等於二十五分貝的聲音,否則視為弱聽。弱聽程度按聽力水平分為以下五個級別:

弱聽程度 平均分貝聽力水平 (dBHL) 聽覺能力
輕度弱聽 26 —40 較難感應微弱聲音
中度弱聽 41 —55 勉強應付日常對話
偏嚴重弱聽 56 —70 開始出現溝通困難
嚴重弱聽 71 —90 僅意識到響亮聲音
深度弱聽 ≥ 90 難以感覺聲音存在

 

弱聽類型

弱聽按構成原因分為三個類別:

1.傳導性弱聽

內耳及聽覺神經運作正常,然而外耳或中耳功能有障礙,致使音波未能順利傳導至內耳,令音量下降。
常見成因:

  • 外耳或中耳炎
  • 外耳外傷
  • 耳道異物阻塞(例如耳垢)
  • 耳膜破裂
  • 耳骨增生
  • 先天外耳或中耳畸形、功能缺失或不全

緩解方法:透過手術或是藥物的方法來治療暫時性的傳導性聽損,配戴助聽器亦有助擴音,或將聲音經頭骨傳導至內耳。

2.感音神經性弱聽

最常見的聽力損失類型,屬永久性。聲音經由外耳與中耳正常傳送,但基於聽覺神經功能異常或受損,致使內耳無法有效傳導聲音。患者會對聲音強度與音質的感知能力降低,聽力與語音辨識力亦因此退化。
常見成因:

  • 耳毒性藥物後遺症
  • 神經末梢老化或受損
  • 持續噪音
  • 頭顱受傷
  • 腫瘤
  • 病毒感染
  • 基因遺傳

緩解方法:一般須配戴助聽器,效果因受損程度而異。嚴重個案須配戴人工電子耳 (CI),取代原本內耳的功用,刺激聽覺神經。

3.混合性弱聽

兼有傳導性及感音神經性聽損。
緩解方法:配戴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,根據兩種聽損的程度及耳朵結構等影響因素而定。

弱聽對成人及長者的影響
人際關係 弱聽人士在社交場合或電話交談力不從心,而且容易造成誤會,以致被視為不合群、產生隔離感,影響人際闗係。
事業發展 弱聽人士在商業會議中無法清晰理解當中內容,便會錯過或誤聽一些重要的訊息,因而影響商業決策,或是無法趕上進度,影響工作表現。
心理健康 弱聽人士為避免與人溝通時的尷尬,會變得不願跟別人談話,慢慢將自己孤立,造成心理及社交障礙,甚至引致憂鬱症。
成人及長者的弱聽徵兆

如果你懷疑自己或親友可能有聽力損失,不妨透過觀察日常生活細節,嘗試回答下列問題,將會幫助你了解自己的聽力健康狀況:

  1. 你是否聽不見或聽不清楚高音的聲音,例如門鈴聲、女性或小孩說話?
  2. 在公共場所,例如餐廳,你是否交談或聆聽有感困難?
  3. 你是否常覺得其他人說話喃喃、咬字不清?
  4. 家人、朋友或同事是否要將說話重複數遍,你才能聽得懂?
  5. 你是否需要看著別人的嘴形才能明白他們在說甚麽?
  6. 家人是否常抱怨你將電視機或收音機音量調得太大?
  7. 你是否不能有效地掌握電話中的談話內容?
  8. 你是否常聽不見別人在背後呼喚你?
  9. 你是否常常難以辨別聲音方向?
  10. 曾否有人說你可能有聽力問題?

上述皆是常見的早期弱聽徵兆。所謂「病向淺中醫」,如果你遇到其中兩種情況,表示可能已經開始聽力減退,尋求專業協助刻不容緩,以便及早得到改善。

成人及長者弱聽原因
年老退化 長者弱聽多數是因為身體機能衰退而引致。在30 至40 歲之間,內耳的毛細胞已開始出現衰退,但有鑑於聽力衰退過程通常相當緩慢,當事人難以察覺。世界衛生組織指出,逾三成65 歲或以上人士都有中度至重度的聽力損失。
長期處於高噪音環境 長期暴露在噪音中工作,例如地盤和飛機場,有機會患上職業性失聰。長時間收聽高聲浪音樂也會對聽覺造成一定性的損壞。
其他原因 耳膜穿破、撞擊頭部或耳部、病毒感染和中耳炎等,都是成人弱聽的常見致因,這一類的弱聽通常是突然出現的。
診療方法

我們希望藉由以上提供的資訊,讓你對自身的聽力情況有更多了解。倘若你認為自己可能需要專業的聽力諮詢和測試,請盡快踏出第一步,及早開始處理,減低惡化風險。

藥物或手術治療 傳導性弱聽大多可透過藥物或手術治療。一旦發現突發性弱聽情況,必須即時約見醫生或聽力專家,及時診治和接受復康療程。延誤的診斷有可能令聽覺進一步被損壞。
配戴助聽器 如果藥物或手術治療不合適,則可嘗試配戴適當的助聽器,應付日常生活的需求。現今嶄新的高科技助聽器,以及專業的測試及驗配,使大多數的弱聽人士都能恢復理想的聽覺。
選用輔助聽力儀器 助聽器並不能在任何環境中都得到最佳的聽力。輔助聽力儀器可以單獨使用或配合助聽器使用,令聽力達到更好的效果。

助聽器

助聽器,顧名思義,是一個幫助聆聽的輔助儀器。基本上,助聽器是個小型的聲音擴大系統,讓聽障人士充分善用剩餘的聽力,同時補足聽覺系統受損造成缺陷,提升溝通能力。

概況

世界衛生組織顯示,在2015年全球總共3.6億人遭患中度至重度的弱聽;而根據香港聾人協進會,香港失聰及弱聽人口則為10萬人。可幸的是,外國研究發現,配戴助聽器之後,約有七成人的人際關係獲得明顯改善,九成人生活品質提高,四成人的健康狀況也因此變得更佳。所以,只要盡早尋求適當的解決方案,你也能繼續追求理想的生活方式!

結構剖析

助聽器一般包含下列四個主要部份

1.麥克風 收集聲波,將聲波轉換成電子訊號。
2.擴音器 增強電子訊號。
3.接收器 跟麥克風相反,把增強的電子訊號轉回聲波並輸入耳道,就像迷你喇叭一樣。
4.電源 小型電池。
助聽器類型

助聽器種類繁多,每種款式皆具有不同的優勢。你可因應聽損程度及個人需求,選配合適設計、大小和聲學特性的助聽器。如此,你便可以在不妨礙生活風格的情況下,改善聽力,締造「聲」「適」俱全的理想人生!
助聽器可就配戴位置,大致分為耳內型(ITE)與耳掛式(BTE)助聽器兩大類。

耳內式助聽器 (ITE)

完全置放於耳內的助聽器,其體積大小主要取決於功能需要和效能表現。普遍有以下類型:

全耳道型(CIC) 體積最小的迷你耳內型,完全隱藏於耳道內較深入位置,不易為人察覺。
迷你耳道型(CS) 幾乎如全耳道型一樣迷你,但增添手控功能,例如模式切換鈕或音量控制鈕。
耳道型(CT) 供不適合長期配戴迷你型助聽器的人士一個替代選擇。
全耳型(IT) 機殼空間較大,能安裝較多零件,例如方向性麥克風、程式控制鈕和音量旋轉鈕等,提供多元附加功能的整合運用。
優點 隱密舒適 — 旁人無法察覺助聽器;適合從事運動或工作場合配戴。
節省電力 — 擴音位置更貼近耳膜,有效降低電力需求。
自然聽覺 — 助聽器是在耳內直接接收聲音。
耳掛式助聽器 (BTE)

直接掛於耳朵後面,並經塑膠耳鉤和耳模將聲音傳送至耳道中。

優點 用途廣泛 — 適用於輕度到極重度聽力損失。
易於操作 — 更換電池簡單迅速、電源開關輕鬆切換、便於配戴卸除。
舒適自在 — 不會因在耳道內塞入異物而感到不適。
選配程序

助聽器的選擇對聽力恢復可謂舉足輕重,而且對使用者的生活質素影響深遠。有見及此,九龍聽覺服務有限公司本著一絲不苟的態度,嚴謹依照下列程序,輔以優越的專業服務,為你或你的親友選配最合適的助聽器,並陪伴渡過適應期。

1.聽力檢查

由經驗豐富的聽力專家為驗配者進行聽力檢查,確定弱聽的程度及種類。

2.選配助聽器

聽力專家會根據聽力測驗結果,同時考慮驗配者的生活模式、個人對音質及外觀的偏好、經濟預算、年齡等因素,建議合適的助聽器款式,並作仔細解說及討論。

3.印製耳模

決定助聽器款式後,如有需要,聽力專家會為驗配者耳型倒模,供訂製耳模之用。

4.調校助聽器

助聽器製成後,聽力專家會根據使用者的弱聽程度和生活需要,初步調較助聽器,讓使用者享受舒適的聆聽體驗,並詳細講解助聽器的使用和保養方法。

5.試戴助聽器

使用者可試戴助聽器數星期,期間應依照聽力專家建議的步驟,於家中和戶外環境循序漸進試用和適應助聽器,以達致最佳效果。

6.助聽器跟進

聽力專家會根據使用者試用後的回應調較助聽器,確保助聽器有效使用和最佳聆聽體驗。

助聽器保養

妥善的清潔及保養,才能讓助聽器發揮最佳功能及延長其壽命。

徹底清潔 1.每天清洗保養你的助聽器。
2.用軟布、薄紗或助聽器的刷子配合專用的清潔劑擦拭助聽器外殼。
3.切勿使用水、酒精或清潔劑擦拭,否則損害內部零件和電路。
4.可使用耳泵將耳模耳管內的水份或耳垢噴出。
防潮抽濕 1.助聽器不能沾水;游泳、洗澡、流汗時不應配戴助聽器,洗臉時亦應摘下,下雨時注意保護。
2.每天使用除濕配件,以防止水分進入助聽器,損壞內部零件。
3.在碰觸助聽器、調整音量或是更換電池前,先把手擦乾。
4.如果助聽器掉進水裡,應馬上拿出電池,送回助聽器公司維修,切勿用吹風機吹助聽器。
日常護理 1.避免你的助聽器跌下或碰到堅硬的物體表面。
2.當耳背式的耳模出現裂縫或變色的時候對其進行更換。
3.定期將助聽器帶回驗配中心作詳細檢查。
4.不應擅自拆開或自行修理助聽器。
妥善存放 1.不使用助聽器的時候,把電池門打開,放入除濕盒內抽濕。
2.遠離過熱物,如電吹風機、車輛儲物箱等。
3.放在兒童和寵物觸摸不到的地方,以免損害助聽器。
替換電池 1.把電池放在遠離小孩和寵物,而且乾燥、安全的地方
2.用完的電池及時進行更換
3.小心丟棄電池。
助聽器常見問題

為了嘗試解答有關助聽器的常見疑問,九龍聽覺服務有限公司特意篇整下列基本的問與答,讓你及早掌握概念、釋除疑慮。如欲獲得進一步的專業協助,請與我們聯絡。

問:配戴助聽器能完全恢復我的聽力嗎?
答:助聽器不能幫助你恢復損失的聽力,但可以讓你再次聆聽之前聽不到的聲音。

問:配戴助聽器會讓我看起來年老體弱嗎?
答:現代的助聽器體積更小,幾乎察覺不到或完全看不見。無論耳內型助聽器(ITE),抑或耳掛型助聽器(BTE),皆有林林總總的顏色和款式可供選擇。

問:什麼是一次性(用完即棄式)助聽器?
答:一次性助聽器內置電池,在一段使用時間過後,使用者便需更換一個新的助聽器。

問:助聽器的費用是多少?
答:影響助聽器的價格因素很多,包括助聽器的類型、功能、特性、所需配件和編程需要等等。我們的聽力專家會根據你的弱聽程度及種類,協助你選配合適的助聽器款式。一般而言,經濟的數碼至全數碼全自動助聽器,價格大約由港幣二千多元至二萬多元不等;而傳統的袋裝機及耳背式助聽器,則需港幣數百元至二千多元。

問:我應該配戴一個還是兩個助聽器呢?
答:視乎情況而定。如果聽力損失是由於內耳損傷和雙耳聽力損失的程度相同,便需配戴兩個助聽器。如果你只有一耳聽力損失,你可能只需在那隻耳配戴助聽器。不過,配戴兩個助聽器,有助在嘈雜環境提高語音理解、辨識聲音來源、和改善音質效果。另外,配戴兩個助聽器亦有助降低弱聽繼續惡化的機會,以及減低「惰性耳」出現的風險。所以,最好請聽力專家按你的實際情況和需要,推薦你配戴一個或兩個助聽器。令你聆聽更輕鬆,有效提高語言理解能力。

問:為什麼我的助聽器聲音很嘈吵?
答:可能屬正常情況,畢竟你很久沒有感受聲音刺激,因而在重獲聽力後有所不習慣。也有可能是你的助聽器的噪音減免功能較差,或此功能需要再作調整。弱聽程度出現變化,亦會導致這種情況。

問:為何配戴助聽器後,於嘈雜環境仍難於溝通?
答:這是一般配戴模擬式助聽器人士的投訴。因為模擬式助聽器把語言及環境噪音一同擴大,往往擴大後的環境噪音會蓋過語言聲音而令人溝通困難。 時下的全數碼助聽器設有多聲道聲音處理及壓縮噪音等先進科技,能大大提高在嘈雜環境下的聽力。

問:為什麼我的助聽器會發出刺耳的「吱吱聲」(回輸)?
答:回輸是助聽器發出的聲音反饋到麥克風所致,原理有如唱歌的麥克風太接近喇叭,然後發出刺耳聲音一樣。針對助聽器而言,這是「漏音」的緣故,可能因為『耳模』或『耳塞』尺碼不合、安置方法不妥,或經長期配戴開始鬆脫,也可能因為音量調得較大而做成漏音。如此,你必須到聽力中心重做耳模或耳殼,或由聽力專家為你的助聽器程度作出微調。

問:我現時使用的助聽器配戴多年,應否更換?
答:如經濟許可的話,可考慮現代新款的數碼式助聽器,囊括多項先進功能,例如噪音減免、環境探測、抑制漏音所致的回輸噪音等,令你獲得更清晰、更自在的聆聽體驗。

問:為什麼我的助聽器聲音效果變差了?
答:可能是因為你的聽力變差、耳模或耳模管出現問題,或是保養助聽器不當。避免情況發生,我們建議你配戴助聽器後最少每年一至兩次約見聽力師,接受聽覺覆檢及助聽器檢查,以監察弱聽程度之變化,需要時微調助聽器。當然平日也要多加注重助聽器的保養,延長其壽命,詳情可參看我們網站提供的保養小錦囊!

保健方法

聽力損失是不可復原的,因此九龍聽覺服務有限公司為你準備下列保健知識,讓你和你關心的人可以一同編製聲情並茂的精彩人生。愛護耳朵,由此起!

  1. 減低日常生活中的噪音,例如在家收看電視時盡量降低音量。
  2. 少用隨身聽或耳機,每日聆聽不超過一小時;少接觸過強音量,將音量調至輸出的六成為上限。
  3. 音量過大的地方不宜久留,或盡量讓你的耳朶每小時休息10分鐘,例如演唱會場所,音量大多已達到110分貝。
  4. 在噪音大的環境中工作,需配戴防噪音耳塞、耳罩等護耳用具;以80分貝為上限,每日不超過8小時。
  5. 聽從醫生指示,切勿濫用或過量服用藥物,以免產生藥毒副作用,傷及內耳。
  6. 避免撞擊頭部或掌打耳部,防止耳膜破裂或聽小骨鏈折斷。
  7. 不要讓嬰兒飲奶時仰臥,以防奶水倒流進鼻咽,引發中耳炎。
  8. 注意耳朵衛生,切勿胡亂挖耳朵或將外物塞進耳道。
  9. 若有高燒或上呼吸道感染,應儘早求醫。
  10. 玩水前使用防水耳塞或凡士林棉球,減少水進入耳朵的機會。
  11. 每半年檢查聽力一次;若有聽力退化情形,盡速作聽力檢查。
  12. 平日作息正常,睡眠充足;經常運動,懂得舒壓方法,保持健康愉快!

參考連結:長期在噪音下工作該如何保護、保養耳朵?